看,这里正上演一场绿色蜕 -pg直营网
信息来源: 驻荆州高新区记者 黄思明 孙颖|发布时间: 2024-12-05 10:05
|
字号:
|
分享:
今天
《荆州日报》专版刊发
《清渠映照美丽高新——
荆州高新区洪湖流域水态环境
治理保护路径探析》
报道荆州高新区
正以源头治理、全员发动、长效管控
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整治措施
推进洪湖流域综合治理
河渠水系正经历着
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蜕变
初冬暖阳下,荆州高新区后湖中心渠“染”上一片斑斓色彩。水面波光潋滟,金色残荷和岸边青草绘出一幅静谧的画卷,微风吹过,1700米长的后湖中心渠漾起细浪。作为荆州高新区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后湖中心渠贯穿荆州学院,南至太湖港街道集镇,北至太湖港北渠,勾勒出城与水和谐交融的美丽高新区。
谁能想到,这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,曾一度淤泥堆积、杂草丛生。洪湖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启动后,后湖中心渠的整治从“线”的梳理,拓展到“面”上整合,渠内水质持续改善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,成为荆州高新区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典型案例。
今年以来,荆州高新区正以源头治理、全员发动、长效管控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整治措施推进洪湖流域综合治理,河渠水系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蜕变,出境断面水质连续6个月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。
河渠“病”了,问题在水里,根子在岸上。
一改原先就水治水,今年,荆州高新区实施源头治理,一手抓控源截污,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。
曾经一下雨就有不少污水随雨水漫溢在路面,不仅容易产生短时内涝,也容易导致河道污染。“我们现在实施的雨污分流工程,是一种排水体制,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,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水方式。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,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,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,避免污水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污染,有效疏排降水,保护河道内的天然水体。”该区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。
开展辖区排水管网排查与排口溯源,按照“由西向东、由大到小(收集污水量)、由易到难”原则,制定《荆州高新区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方案》,建好水污染排查整治一张网,按计划推进核心区排水管网修复改造。
今年4月,荆州高新区总投资380万元的清刘路南段污水收集管网建成投运,5月,荆州学院投入80万元,建设完成雨污水管网约800米。“从此,校园内的生活污水可以通过专管排入市政污水管网,再进入城南污水处理厂。”该校负责人说,这一举措,全面解决了学校内部生活污水未全部收集、雨水排放不畅的问题,也减轻了周边河渠的排水压力。
5月,太湖港集镇老旧小区项目正式启动施工,项目总投资3305万元,截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%。目前,集镇片区老318国道临街面、育才路东西两侧、荆州学院西片区校外污水管网铺设及临时提升泵站建设均已完工,年底前,集镇区域生活污水将全部接入市政生活污水管网。
“原先,臭水沟一样的后湖中心渠现在变清了,鱼儿多了,臭味也消失了。”附近居民马先生充满期待,未来,雨污分流和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后,景色一定特别美。
“渠是我们大家的渠,守护也要由我们大家守护。”今年初,梅槐社区一场共同缔造的居民说事会上,大家达成共识。
在河渠治理上,区级层面压实河长制责任,在基层充分发动群众力量,让人人都是“治理者”,同做护渠“点滴事”。
梅槐社区依港中渠而建。
1975年,梅槐社区的前身太湖农场梅槐分厂,将2.3公里的港中渠断面发包给本地职工进行养殖,变成了首尾相连的9个鱼塘,活渠变“死水”,水质常年为劣v类,河道两边堤岸更是杂木林立、垃圾遍地,一遇暴雨,河水常漫过堤坝,居民苦不堪言。
梅槐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侯必纬是村级河长。“街道制作宣传片,居民出镜讲述心路历程,发动乡贤能人组成宣讲小分队,居民和承包鱼塘的‘塘主’逐渐转变了思想。”侯必纬说,3年间,清收9座鱼塘,清理2万多棵树木、迁移28座坟墓。
按照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理念,社区将辖区内港中渠沿岸打造成步道、微景观等,并且积极争取项目,到2025年底实现居民污水集中处理。
如今的梅槐社区,古桥流水,岸绿景美。
太湖港渠全长71公里,由港北渠、港中渠、港南渠、港总渠4条河流汇聚而成。
太湖港街道办事处主任黄托说:“严格落实镇村两级河湖长制,主渠设镇级河长,按段面设置村级河长,将14公里港中渠水域与沿线堤岸划分为48个责任段面,实现了每段河渠都有人管、管得住、管得好,打开了河湖治理的新局面。”
10月18日,荆州高新区向全区居民发出《“清洁家园”行动倡议书》,在“共同缔造·清渠洁岸”活动后,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。
太湖港街道,大家边清理边宣传,捡拾绿化带内的白色垃圾、清理卫生死角,楼道乱堆放,铲除“小广告”……
着力整治“乱搭乱建、污水乱排、垃圾乱丢,土堆、垃圾堆、粪堆,柴草垛、砖石垛”,截至目前“三堆两垛”专项行动清理砂土堆115个、粪便堆7个、杂物堆246个、柴草垛84个、砖石垛38个。
人人动手,人人受益。
“清渠洁岸、清洁家园,让河渠里又蓄满了灌溉水源,帮助村民抵御旱情。”杨井村党支部书记郭华说,10月中上旬正是蔬菜丰收季,河流清渠灌溉农田,河渠治理结出水清产业富的硕果。
“这里,未来是生态湿地,芦竹莲花相映成趣。”拿着地图,指着港中渠,荆州高新区洪指办负责人向记者描绘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。
河道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。水环境长治久清,更要在“水项目”上做文章。
水环境治理,要从水质达标向恢复生物多样性迈进。今年,总投资2.69亿元的荆州高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建设,开展沟渠生态修复、生态缓冲带建设。投资1552万元的港中渠治理工程已全部完工,完成河道疏浚14公里,河道涵养水源功能显著提升。两项工程完工后,这里将成为一道穿城而过的生态长廊。
探索养殖尾水持续科学治理方法,为农业绿色循环奠定基础。在港北渠沿线,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工作正在推进。该渠沿线900亩养殖尾水处理示范项目,因地制宜采用“原位修复立体生态浮床 生态沟渠 表面流人工湿地”的生态处理方法,利用生态浮床原位修复污染池塘水质的作用,改善区域生态环境。
“现在我们已争取资金150万元,项目即将启动招投标。”荆州太湖港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,项目完工后,1000亩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尾水将得到有效治理,让水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。
今年,荆州高新区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,拟申报2025年污染治理和节能降碳项目3个,拟申报2025年重点流域综合治理专项2个,正积极申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1个……我们相信,随着水生态项目的落地和小流域治理工作持续推进,荆州高新区的河渠将由“一时清”变为“时时清”,“一处美”变为“处处美”,为绿色农业发展奠定基础,展现出全新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