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城”长高新·人物|伍道伏:种莴苣,带着乡亲们富起来 -pg直营网

信息来源: 驻荆州高新区记者|发布时间: 2024-10-28 09:25 | 字号:       | 分享:

走进杨井村蔬菜大棚,莴苣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翠绿,伍道伏正弯着腰,仔细地检查每一株莴苣,不时地用手轻轻抚摸莴苣叶子,仿佛在抚慰自己的孩子,“我种莴苣20多年,也带着乡亲们一起种,和大家一起富起来。”



伍道伏是土生土长的杨井村村民,见证了杨井村从露地蔬菜到大棚蔬菜种植的变迁。“80年代,我们种棉花、小麦、油菜之类的经济作物和露地蔬菜。”他说,那时他就开始向外地学习,探索大棚种植技巧,但因为投入高,并不被村民看好,直到2000年以后,种植技术相对成熟,杨井村才大规模地推广大棚种植。



杨井村规划化推广大棚种植的时候,恰逢农业部门到田间推广蔬菜新品种。那一年伍道伏就瞄准了莴苣种植。“我选定了红香妃品种的莴苣。”伍道伏说,此前的青叶莴苣也多肉少,抗病虫性不高,所以他选择了新引进的外地品种。经过一年试种,他发现新品种口感好,收成还比旧品种高20%以上,就开始在小组向村民们推广。



这一年,小组10户村民都种上了新品种的莴苣,当年仅莴苣一个品种,就能让村民增收10%以上。“这一年,有的家里新添了彩电,有的新添了电动三轮车。”说起村民们的日子好起来,伍道伏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。

近几年,村里开始推广穴盘育苗技术,这种一种是采用草炭、蛭石等轻基质材料做育苗基质,机械化精量播种,一穴一粒,一次性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。为了匹配现代育苗技术相,他又选择了新的莴苣品种,试种成功后,开始推广。今年,莴苣丰收期,杨井村每天的莴苣售出量达10万斤以上。

“我还不能退休,还要继续干。”伍道伏说,今年长江大学师生走进杨井村,带来了一年三种的新技术,希望今后能多收一季蔬菜,带着乡亲们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。


|
网站地图